房价崩盘2022年了,还是很多人关心房价涨跌问题。。2022年了,还是很多人关心房价涨跌问题。对赌中国政府没有决心和能力将产业泡沫戳破。2022年恐怕是不行了,靠政府投资?难不成真像某个经济学家说的,多印2万亿?林毅夫:到2035年中国经济仍有年均8%的增长潜力经济好了,从小企业到地方政府层面都能摆脱房地产这只老鼠的困扰,到时候刺破房价泡沫也就成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选择。
2022年了,还是很多人关心房价涨跌问题。
作为交易员,预测从来不是我的强项,但可以给大家分享一个简单的分析框架,方便大家根据各自情况进一步分析得出决策依据。
一、瓶子上的老鼠
目前房子在中国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最偏爱的抵押物,绑架了众多中小企业(抵押贷,经营贷),一旦房价陷入下跌趋势,或者突然暴跌,势必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,银行压缩房贷规模甚至暂停批贷(循环贷中止),大量中小企业陷入流动性危机直至出现大批量破产及居民失业。
房地产作为近20年来,中国最稳定,投资回报比相对较高,可容纳资金体量最大的行业,已经深度绑定了84%的地方财政(2020 年土地出让金相对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 84%),从房企拿地到销售给居民的一系列税收(除了房地产企业自己缴纳的增值税,所得税,还包括不限于耕地占用税、土地增值税、契税等房地产开发和交易环节的税收;房产税、城镇土地使用税等房地产保有环节的税收)占地方税收的35%,更是贡献了全部税收增量的一半(2013年的数据)
我们不谈这个局面是如何造成的房价崩盘,这不是今天这篇文章的重点(回头有机会可以展开说下,历史不会忘记)
我们只说
房价,这个中国现代社会商品的流动价格,
现在已经深度绑架了大批量中小企业(进而绑架了中国最具纵深和发展潜力的民营经济发展活力)
深度绑架了中国所有家庭(目前中国家庭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)
深度绑架了中国政府地方财政(卖地收入起码保障了中国一半的公务员,教师及其他公职人员的日常工资)
不客气地说,房地产问题已经事实上成为了悬在中国政府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。
从可追溯的近十年,可以确定,政府已经非常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,并在政策空间允许的情况下采取各种手段打压房地产的发展,唱空房价。
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,最近也是最严厉的一次房地产行业调控于近期松绑,各地纷纷出台保房价的政策,降低房贷利率,甚至降低首付比例,有些人似乎也坚信,这一次房价也一定同往常一样,回到上升通道中来。
反过来说,正是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中国经济中不可替代的作用,以及政府投鼠忌器的心理,秉承着做大做强的房地产企业一次次地加足杠杆,无异于将越来越多的炸弹绑在自己和全中国老百姓身上,脚踩油门轰向深渊。对赌中国政府没有决心和能力将产业泡沫戳破。
自此房地产问题变成了瓶子上的老鼠,这个吸血鬼贪婪地吮吸着经济的活力(资金持续流向房地产,而非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),裹挟着地方政府,大口大口地吮吸着中国居民的储蓄,将勤俭节约的中国人民居民杠杆率抬升到超过发达国家水平(70%以上),而顾及伤及国器,有了日本的前车之鉴,国家机器似乎也对这只老鼠素手无策,虽然几乎每个人已经对其恨之入骨。
二、把它给我赶下来!
这届政府思路很明确,就是先打压房价一直涨的预期,慢慢挤房地产企业的脓包(让企业自己降负债),过程中让部分国企出手接盘一部分,市场消化一部分,让房价维持在这个位置震荡,等居民收入上来,逐步消化掉房价的泡沫。
思路很明确,但问题并没有解决。
核心问题是,钱从哪里来?
房价不涨了,新房销售量势必不如以前,地方财政收入一下子少了84%,城建项目怎么办?公务员工资怎么办?房地产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全部半死不活,经济活力在哪里?靠出口?2022年恐怕是不行了,靠政府投资?你猜钱会往哪里领域流?靠消费?呵呵,有钱谁不消费,消费不行是因为大家都没钱了!房产税更是遥遥无期。
养老金亏空要补,鼓励生育不能只落在口头上,外部环境复杂,军备还得上,到处需要用钱,钱从哪里来?难不成真像某个经济学家说的,多印2万亿?那勒紧裤腰带这几年消灭的绝对贫困岂不是要卷土重来?
无论如何,事情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地步,必须把老鼠从瓶子上赶下来!
三、生存还是死亡,这是个问题
纵观中外历史,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两条路,而且非此即彼,只能走一条。
注意了,下面两个选择是相反的,要达到一项,就要放弃另一项。
第一条路:一带一路+人民币国际化
加强对外投资,逐步建立以人民币为核心的区域贸易中心,实现以人民币为结算货币的跨国经济体系。到时候人民币就是硬通货,激发区域内经济潜力,到时候中国国内经济会焕发第二春,实现经济重新高速增长的目标。
林毅夫:到2035年中国经济仍有年均8%的增长潜力
假如能够完成,就事实上打破了二战后以美国为核心的布林顿森林体系,人民币也真正意义地成为世界货币之一。
经济好了,从小企业到地方政府层面都能摆脱房地产这只老鼠的困扰,到时候刺破房价泡沫也就成了一个具有可行性的选择。
当然这条路走到最后,我相信也能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,这也是我们全国人民最迫切希望走通的一条路。
高质量实施RCEP 五部门这样说
第二条路:共同富裕
提高地方政府债务上限,部分地方政府债务转移至中央政府承担,通过各项经济刺激,包括不限于:降息降准房价崩盘,大量增发政府债务,逐步提高通胀水平,进而提高居民收入,最终追上房价水平。
而这段时间,某著名经济学家的2万亿生育基金,给年轻人发钱,便是这个思路,这个思路事实上通过摊薄上一辈社会财富,提高全社会通胀水平,进而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