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发生了两件与房地产相关的大事,或许会让一蹶不振的房地产业诞生出新的机会。
1月17日,四川自贡印发了关于调整公积金政策相关问题的通知,核心就是要实行只认贷不认房的认定标准,这是在近几年非常罕见的松绑手段,绝大多数的城市,买房执行的都是认房又认贷,就是说,有贷过款买房的人或者名下已经有房的人,再买房的话就只能按照第二套住房的标准了,不能享受首套房的付款成数,并且二套贷款利率比首套房要至少上浮10%。
而这次自贡推出的,只认贷不认房,也就是,即使你现在名下有房,只要现在的贷款全部还清了,也没有公积金贷款记录,那么再买房的时候,仍然可以按照首套房的标准,且将首套房的最低首付比例从40%调整到20%,按照以往调控节奏,预计会有更多的城市陆续效仿自贡,放宽买房限制。
另一件事,央行也降低了五年期的LPR,从4.65%下降到4.6%,也就是说,贷款买房的人,买房不光花的少,房贷上还可以少还一部分,如100万的房贷,等额本息偿还30年的话,至少可以少还一万多元。
这两个手段,一个是放开了买房的限制,同时又减轻了房贷的压力,这么看国家的目的是什么?是要重启房地产拉动经济吗?
从2021年的现状分析,放宽的政策,很可能会多集中在四五线城市,因为这些城市近几年开发的库存很大,城市本身的人口又很难支撑,而大多数家庭又已有着自己的房子,放松的目的明显就是针对这些人改善需求,或是通过提高生活质量,让在外打工的子女能够继续留在本城市。
如果还卡在首套的要求上,销量肯定上不去,大量的房子很容易成为银行的坏账,所以,目前刺激的绝不是以投资为目的,并且在前段时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,已经明确了房住不炒的定位不会变。
接下来,还会加强预期引导,探索新的发展模式,推进保障性住房的建设,所做的一切,都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品质,让原本买不上的房子慢慢买上,让已经买到房的人减轻还贷压力,同时,稳定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。
所以,在2022年,的确会诞生一个对改善类人群的购房机遇,能够大幅降低改善成本的机会,可以讲更多的钱花在教育、养老等生活上,而刚需的人群实际也不需要等,在这种精准调控的前提下,房价很难出现大起大落,与其持续等待,还不如选择一个利率较低的时候入手,也等于变相的降价了。
